https://appatt.sznews.com/guangming/files/Uploads/thumb/1645774571.JPG2022-02-26 08:00:00
早安·光明|岁月留声:走进田寮社区

早安·光明|岁月留声:走进田寮社区

光明融媒客户端2022-02-26 08:00:00

岁月留声.jpg这是第709份早安光明


各位听众朋友们周末好,感谢关注由光明融媒客户端出品的《早安 光明》,每天早晨八点为您提供精彩纷呈的营养早餐,与您一起走过繁花似锦的光明。今天是2022年2月26日,星期六。很高兴通过声音与您相遇,我是赀歌。

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口密度会相应越大,现代感也会越强。田寮社区是光明区人口密度数一数二的社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聚集了大量人气。从旧村的各种残旧的蛛丝马迹中,依旧能触摸到田寮往昔的痕迹。田寮村早期村民是从龙华鸦鹊山迁来,在田野搭茅寮居住。当年麦氏从塘尾迁至田寮,直至今日,本地村民中麦氏占了90%,其他姓氏只占了少数。今天的《岁月留声》节目,带您走进光明区田寮社区。



有一个说法是,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人口密度会相应越大。这句话有道理。也许还可以补充的是,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它的现代感也会越强。对光明区来说,田寮社区的人口密度称得上数一数二。关于这个人气极旺的社区的历史,知晓的人却不多。和其他社区相比,田寮可寻访的古迹不多,但从旧村的各种残旧的蛛丝马迹中,依旧能触摸到田寮往昔的痕迹。在热闹的人气中,也能感受继往开来的勃勃生机。

灰暗斑驳的砖雕-赖远美.JPG

灰暗斑驳的砖雕

田寮村早期村民是从龙华鸦鹊山迁来,在田野搭茅寮居住。原来,本地村民有姓陆、麦、叶等好几个姓,最早的本地村民姓陆,只有几户人家。后来麦氏从塘尾迁了过来,因为迁移人数多,发展壮大得也快,渐渐成了主要姓氏。后面,也有少数叶氏人从长圳迁移过来。直至今日,本地村民麦氏占了90%,其他姓氏只占了少数。

田寮村村口-赖远美.JPG

田寮村村口

很有意思的是,最初田寮也不叫田寮,而是叫同寮,加上附近的龙湾、新村,总共有三个生产队,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合并成为田寮村。曾有一段时间,不少人为饥荒和疾病所困,为了寻找更好的生存空间,不得不铤而走险。结果是宝安出现几次逃港风潮。田寮村陆陆续续有1000余人逃港。本地居民麦老先生也是当年逃港的一员,因思念家乡,他后来又从香港回到田寮居住。他回忆说:“田寮村相比光明这一带其他村,逃港人数,算是很多的,有些村的逃港者也就几十或上百人。田寮之所以有这么多人逃港,是因为在香港的亲友较多,没有亲友的帮助,逃港人不可能在香港顺利生活下去。”逃港风潮导致原本有2000多本地人口的田寮,只剩千余本地人口。

田寮人口密度大的最根本原因是它地处深圳市光明区公明办事处以南,以松白路、光明大道、根玉路、光桥路划分成井字形。这里靠近南光高速和龙大高速。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聚集了大量人气。如今,田寮社区总人口约1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30人,下辖四个居民小组。



以上就是今天的《早安 光明》节目。位于田寮社区的“麦承启祖祠”是一座典型的岭南风格传统祠堂建筑,内部共有三厅,前低后高拾级而上,当年建设花了不少工夫。那田寮社区麦承启祖祠究竟如何呢?敬请关注下一期《走进麦承启祖祠》。


统筹策划:深圳市光明区融媒体中心

内容编辑:李珊

录制:崔赀歌

后期制作:游高聪  视觉设计:贾佳


TIPS


《早安·光明》是什么


《早安·光明》是由深圳市光明区融媒体中心精心打造的媒体融合品牌栏目。

每天早晨八点,以轮盘式资讯类、分享类、文化类精品节目,陪伴市民走过繁华似锦的光明。

目前,栏目已播出700余期,并作为新华网客户端热度栏目同步推送,全网总收听量突破1000万



我们长期接受投稿


为更好地讲述光明故事、传播光明声音,现开展《早安 光明》节目征集,以作品投稿→内容审核→自行录制的流程进行。作品一经发布可按照相关规定发放100元稿费

征稿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与光明区相关的奋斗故事、暖心事迹、旅行记忆、美文分享……

投稿方式:作品文档+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发送至邮箱gmrmapp@126.com(节目组审核后,会及时与您联系)。


责任编辑:  李敏

免责声明:光明融媒客户端的所有新闻报道及文章,均按相关的法律规定要求免责。 查看完整声明

免责声明
close